印度人才的競爭力

取至某網站

 

七成人口是文盲的印度,卻是全球軟體人才的培育重鎮,貧窮的印度,憑什麼培養出全球炙手可熱的軟體工程師?怎樣的教育方式,能讓學生一出校園就展現競爭力?貧窮的印度,憑什麼培養出這樣充沛、素質又令人覬覦的軟體人才?美國有三分之一的軟體工程師,是印度人。二十五萬印度人勢力深入矽谷,已不是新聞。美國的高科技人才工作簽證(H1-B),將近一半是發給印度人,剩下一半才由其他數十個國家瓜分。貧窮的印度,憑什麼培養出這樣充沛、素質又令人覬覦的軟體人才?答案是教育

  獨特的教育方式,讓印度成為軟體人才的搖籃。沒有選擇題的童年問印度工程師為什麼他們軟體強,第一個答案一定是:「我們數學好。」數學從定義、定理推演,一步步把題目解出來,與寫軟體需要的分析、邏輯,能力一致。印度教育首重數學。「從小我們就有好多好多數學功課,」年輕的工程師木塔笑著說:「老師曾教我們不要抱怨,誰教數學是印度人發明的。」印度人不但發明了數字及算術,還發現了許多重要的數學定理,如三角形面積公式以及π。印度的教育,他們對邏輯思考的培養,有一套獨特的理念。「我們從中學開始,考試就很少選擇題,」老師的負擔增加,對學生卻是用心良苦。「我們不要學生在短暫的思考後選一個答案,」解釋:「我們希望學生多做完整的思考。」從小習慣寫申論題的札西格勒,來台灣念政大企管系時,最不能適應的,就是「選擇題」。「大學還考選擇題?」他詫異地問。印度軟體工程師,分析能力不單用在「寫」,還用在「說」。「很會說話」是他們和台灣工程師最大的不同。把競爭力說出來台灣工程師多半「沈默寡言、多做少說」,印度工程師卻可以侃侃而談一個小時,依然神采煥發、黑黑的臉龐眼睛發亮。而且不得不承認,他們言之有物,條理分明。這竟也是軟體教育的一部份。印度工程學院多半有一門課:溝通技巧。「我們要不要上台演講,」海德拉巴資訊科技學院大三學生普拉卡西笑著說:「剛開始緊張得發抖,現在很習慣了。」透過一次次公開演講,學生漸漸學會如何清楚表達意見,如何快速切入重點,更重要的是,態度要落落大方。
  為什麼願意長期在高壓下苦讀?動力是什麼?「為了前途」一個學生直截了當地說。在印度,一個軟體工程師的薪水,是平均國民所得的十倍以上。功課好的,可以進知名大公司,薪水更翻升三、四倍。「這是改善生活的捷徑,」木塔卡說。他自從考進資訊系後,經濟狀況並不好的父母逢人就炫耀,「還有人來說媒,」才念大學的他笑著說。這種「天將降大任」式的培育下,學生進入職場多半可以立刻上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n258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